摘要:天合光能的声明并援引首席商务官金思理称,目前正全力通过不断提升高效组件,及在系统技术方面的成本优化,来推动太阳能系统安装成本迅速降低;而在此过程中任何形式的关税都是短视的。 ...
随后两人见面不下十次。
此类控制技术不仅是光伏,还是风力发电和有望普及的所有分散型系统的关键。根据彭博社的推算,2010年,光伏发电的投资额力压风力荣登榜首。
2011年,专业杂志《PVeye》根据各种快报值进行了推测,推测的建设量为2610万千瓦(26.1吉瓦),远高于EPIA的预测。继2010年之后,2011年的建设量也达到了700万千瓦。第一太阳能公司的资料显示,世界的模块产量以8.1吉瓦(2009年)、20.7吉瓦(2010年)、24.2吉瓦(2011年)的速度推移,产能也从13.6吉瓦(2009年)逐渐增加到了26.1吉瓦(2010年)、36.3吉瓦(2011年)(资料3)。在欧洲,主角也在发生改变,其中反映了政府扶助力度的强弱。2011年虽然最终增幅较大,但这种增加是因为企业为解决庞大的库存增加而实施降价,在下半年,尤其是12月实现的突飞猛进。
中国虽然是世界的太阳能电池板工厂,但国内市场小,逾9成产品需要出口,在对欧出口难以指望的情况下,中国已经采取了拉动内需的措施(金太阳政策)。资料3.世界的光伏模块产量和产能的变化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虽然存在需求停滞的因素,但投资和生产明显过多。以巴西、智利为主,光伏组件的成本、当地光照条件,以及当地的电价,已经支持了上述地区实现平价上网(用户端)。
这是高于我们之前38-45日元每度电的预期。记者:是否担心光伏再次出现热潮?苏维利:我担心会,我怕国内比如发改委又出个文,一元的上网电价结束,明年电价大幅削减到0.6元一度或者0.8元一度。这样的企业是否应该还具有融资能力?正常来说,银行应该是不敢给它们贷款了。我们今年应该能够在上述地区做出全球第一个平价上网项目。
我们的发展策略就是利用这种优势,来做配置。另外中国的产品在质量上跟日本差不多,但是价格便宜很多,因此电站经济性也好。
日本电价好,那么我们就在这里做IPP(独立发电事业),做电力运营商。日本无核时代利好光伏记者:天华阳光对今年全球光伏市场有怎样的判断?苏维利:我们认为今年有四大热点地区,分别是中国、日本、东欧、南美。投资者是最灵活的,有钱可以投电站,也可以投地产。巨头倒下,一定会有,除非这个企业无限大。
当暴利期结束,资本梦破灭。如果国内抢装潮出现,这对中国光伏产业没有任何好处。而南美的平价上网时代到来。第一就是光伏的暴利时代结束了,这也意味着资本市场的故事结束了。
现在的制造业只是阵痛,过后将有一个更加正常的市场环境。我们经过5年的努力,已经在日本市场塑造了自己的行业地位,我们是投资者,是业主,得到了日本业界以及政府的认可。
记者:为何这波抢装组件价格没能出现明显上扬?苏维利:为什么企业不赚钱?因为投资者不让路。前几年,很多投资者是吃了亏的。
不是说做制造业就活不了的问题,而是谁能活的问题。原来日本市场是补贴制的。阵痛期不超一年记者:预计阵痛期会有多长?苏维利:阵痛不会超过一年。项目能不能拿到补贴,由一个评委会来定,评委会成员基本上是日本的大企业。我们的项目主要是地面电站。组件企业之所以还卖,是迫于无奈,银行的钱要还,机器要折旧,工资要发。
出色的光照条件外加不低的电价,我们能够在2012年在智利以及巴西实现平价上网,无需政府补贴。注意,这不是离网系统,无需政府补贴,完全市场化售电,无需什么用户合同。
其中欧洲(德国、捷克、希腊、保加利亚、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亚洲(中国、日本)、北美(加拿大、美国)等全球各主要光伏市场拥有光伏电站项目与电站储备。[page]尚德巨亏在供应链上记者:去年光伏行业陷入了全行业亏损,这对产业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苏维利:光伏行业现在的状态,对投资者来说其实是喜讯。
现在情况是正相反,投资者很放心,供应链安全,完全可以算出来到底能够赚多少。当然,从全球来看,还有印度、南非、中东等,也很有潜力,但可能得等两年后才能够爆发。
和往年不同,之前抢装赚钱,今年不是。由于供大于求,于是总是可以拿到货的,而且价格是越来越低。明年开发的量还会更大。第二个是日本利率很低,不超3%,大大低于中国的融资成本。
企业应该做好自身定位,到底应该做哪些环节,怎么去做。记者:日本最近推出了其光伏支持政策,其FIT补贴价格(全量固定价格收购制度)是全球最优的,不少之前没有在日本市场耕耘过的国内光伏组件企业纷纷宣布进军日本电站开发,它们在日本市场能否获得成功?苏维利:日本现在的光伏上网电价是每度电42日元,有效期20年。
以2011年的报表为例,尚德、英利巨亏,主要亏在供应链上,投资硅料厂也罢,锁定硅料长单也罢,亏在了这方面。而且德国即使继续抢装,价格也只是往下走,不可能是向上的。
比如前段时间,合肥推出了很多优惠政策与三年无息贷款,给了三家大型光伏企业各几十亿,让它们在合肥建厂,扩产能。问题是,谁买中国产品?日本的经济是寡头经济,比如三菱、三井、住友等等,这些商社又有银行,又有产业。
目前来看,中国的制造型企业在日本做得还不是非常理想,不管是收购模式,还是设立销售分公司。屋顶电站难以积累巨大的规模。另外,日本现在也确实缺电,5月初开始,日本就进入无核时代了,它的能源缺口在50GW(1GW=1000MW,1MW=1000KW),这也是光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对制造业而言,可能心理上受到了打击。
很多企业现在都去做下游,我想说还是定位要准。我们联合日本的资本、中国的产业,在日本做发电。
我希望目前这种市场态势再持续一段时间,这样才会给光伏制造业敲响警钟,才能让他们回归理性,思考核心竞争力在哪。这已经超越正常的商业逻辑了。
苏维利:客观来说,日本是一个封闭的市场,它不缺钱,不缺技术,不缺产品。按照现在的汇率看,相当于每度电0.5美元。